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

農識-紅龍果PART1

**轉載自 "高縣農訊109期"**
俗稱「火龍果」的紅龍果,因外觀鮮豔亮麗,且很耐儲放,乃被人們選用作為敬神拜佛的理想供品。
紅龍果原產於中南美洲、越南、泰國、印度等地,正式名稱為「三角柱仙人掌」,在市場上的名稱很多,包括火龍果、芝果,屬於仙人掌科多年生攀爬性植物,近幾年,國人從東南亞與中美洲引進種苗,經過苦心栽培篩選後,終於研究培育出多個品種的紅龍果,各品種口感不同,果實碩大,味香肉甜,極具經濟價值。
台灣的原生種紅龍果,是由台南縣善化鎮的施能文師醫所引進。施醫師因個人研究,發現仙人掌植物的諸多優點,因而踏遍中南美洲各地,尋找較適合華南地區氣候栽種的紅龍果,終於找到了尊龍、祥龍、蜜龍、大龍等品種。其中,以「尊龍」尤為珍貴,其每粒果實約重達二斤半,有如人頭大小,是世界上最碩大甜美的仙人掌果,因此,在國際明訂的華盛頓公約 ,把尊龍列為保育類植物。
有「尊龍果」之稱的紅龍果,品種繁多,大小各異。台灣現在有培育的紅肉種,有香龍(又稱「珠龍」)、天龍(又稱「西龍」)、巨龍等品種,惟都不是原生種,而是取紅龍果的花粉,交配台灣三角柱仙人掌,出現帶有隱性基因的紅肉果實,再取其種籽繁殖種苗。
紅龍果由於經過有性世代雜交,帶有繁花自交不親和的基因,因此,授粉率不高,須和白肉種紅龍果在一起,才能提高授粉率,然而,卻造成容易變種的品種,且極易產生裂果的情形,值得有心栽種者注意。
原生種的紅龍果,屬於自交親和(即能自花授粉)植物,結果率高,抗病力強,經農業科技採組織培養,繁殖出基因穩定的優良品種,栽種一年,就能開花結果,產期長達半年,再加上免噴農藥及套袋,可說是低成本的高經濟作物。
若比較起來,尊龍果的果實比紅龍果碩大,經濟價值也高出很多。尊龍果之紅色的色素非常強,不容易褪色,即使經過醱酵,也能保持鮮豔的色澤,是釀製紅酒的好材料。日本有一家化妝品公司,利用尊龍果來提煉不褪色口紅;也有食品公司,進行研發果醬、果凍、果汁、冰淇淋等副產品,市場潛力十分看俏。
紅龍果的生長週期,為每年四、五月起開始長出花苞、開花、結果,持續到年底才結束,一年至少開花四次,成長環境適應者,還可開花多達十次。紅龍果的花朵非常特別,只在夜間開花,花期只有一個晚上,花開時間,約為晚間八時至翌日清晨五時,花朵既大且重,每朵重量約近半斤,花謝後,可煮、可炸、晒乾泡茶,帶有黏度,口感近似曇花,調理葷素皆宜。
紅龍果的外觀,呈鮮紅色,果皮上有狹長如鱗片狀的果瓣,就好比祥龍的外型,因此,每逢拜拜或節慶時,銷路都特別好。紅龍果的果實,具高纖、低熱量,含有豐富的多種維他命、鈣質、鐵質,其種籽更可促進腸胃消化功效,果皮也有助於強化心臟及神經系統,尤其是拉丁美洲的原住民,更將紅(尊)龍果視為可加強生殖能力的「聖果」。
台灣的生態環境,近年來日趨惡化,農民為了保護農作,增加生產量,便大量噴施農藥,以致家庭主婦常為購買乾淨無農藥的蔬果,頭痛不已。屬於仙人掌的紅龍果,其生命原本就很強韌,不容易發生病虫害,除了果實外,其花、嫩芽也都是營養豐富的有機疏菜,因此,有人稱紅龍果為「21世紀最環保的高經濟作物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